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由國家住建部和湖北省政府主辦,武漢市政府和湖北省住建廳、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公園協會等單位承辦,會展期為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間,接待游客達200余萬人次,得到了社會各界領導、專家、市民及國內外游客的高度認可,取得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三豐收。
展會結束后,根據2016年5月2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研究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等工作的紀要》文件精神,園博園閉幕后要守住生態,完善功能,提升水平,需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行業監管、市場運作、企業化管理的后園博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由武漢園發公司全面負責園博園的管理、運營和安全等工作,市園林和林業局負責行業監管、業務指導。
為讓市民群眾共享園博園建設成果,公司組織專班對往屆園博會、世園會的舉辦城市進行了門票價格體系調研,并結合企業運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在系統比較、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按市場調節價確定將園博會展會期(2015年9月25日-2016年5月28日)門票價格100元/人調減至60元/人,展會后門票價格比展會期下調40%,年票價格也下調48%。我司在降低票價的基礎上,參照大多數景區票務政策,除對部分群體實行免票、半票政策以外,還針對市民積極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惠民福利,滿足廣大市民參觀園博園的需求。
一是對特定人群始終堅持執行免票政策,包括年滿65歲以上的老年人、6歲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殘疾人士、現役軍人等人群,體現國有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二是長期執行對學生(包括大學生)以及60-65歲的老人實行半價優惠(票價30元/人),增強大學生對武漢這座城市的認同感,為武漢百萬學子帶來豐富的生態和文化大餐,讓學生們真正感受到這座城市對留住學生的誠意。
三是持續開展和參與惠民活動。在元旦、國慶、勞動節、婦女節、父親節等重大節假日和特殊節日期間,推出免票、優惠搶票活動,并積極開展對一線工人、勞動者免費入園參觀等公益活動;積極參與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的“武漢人游武漢”旅游大惠民活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的“惠游湖北”活動。
四是持大武漢旅游年卡和騰旅E卡通旅游年卡的市民可憑卡免費游覽園博園。
五是園區還經常開展9.9元、19.9元、29.9元的低價搶票活動,推出淡季家庭套票、活動套票等優惠措施,受到了廣大游客的熱烈歡迎。
武漢園博園是一項重大的城市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徹底解決了垃圾場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切實改善了周邊幾十萬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極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武漢園博會閉幕后,武漢園博園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我司一直按照《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管理辦法》《武漢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武漢市城市公園養護管理考核評分標準》對園區進行精心養護,行業主管部門市園林和林業局定期對園博園綠化養護等各方面進行考核,督促園區提升養護管理水平。
武漢園博園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拓展收入來源渠道,致力將武漢園博園盤“活”、盤“大”、盤“優”。目前,與全國同類型園博園相比,武漢園博園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名列前茅。
一是打造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為豐富園博園的文化內涵,增強市民游園體驗,2018年,在武漢園博園已有3.1萬㎡的長江文明館展陳基礎上,增設2.8萬㎡的公益性項目—武漢自然博物館,該館的建設填補了自然博物館界沒有以世界大河為背景的辦館的空白,以及武漢市114座博物館中沒有一座自然博物館的空白,通過展示世界主要大河流域動植物,傳播生態、文化、歷史教育意義。舉辦的“大河之歌 生命之旅”展覽榮獲第十六屆(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優勝獎,第三屆(2018年度)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特別獎。
長江文明館(自然博物館)在精彩辦展的同時,持續開展系列主題社教和研學活動,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一方面,加大力度策劃主題社教活動。連續舉辦12期“大河講堂”,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為來自于武漢大學、振興路小學、各類社會團體、園發系統等30家單位的近兩千余名觀眾授課,逐步樹立“大河講堂”品牌;成功舉辦2019年“中國水周”水情教育進校園活動主題活動、“不‘塑’之約”減塑環保公益活動等近10場大型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創新開發研學系列活動。積極與各中小學校、教育機構等進行合作接洽,接待研學團隊合計13116名;開發四大主題研學活動,八大研學課程,充分發揮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職能,推動武漢文化、旅游、教育融合發展。
二是推出系列文化活動。持續成功舉辦了四屆武漢園博園花燈會、漢口里廟會,開展了漢口里花朝節、趣頑園博兒童節、端陽文化節、草莓音樂節等熱點主題活動,打造“冬有燈會廟會,春有踏青季,夏有自然博物館,秋有絢爛金秋季”系列季節品牌活動。2019年,致力將園博園打造成武漢城市新地標和傳統文化聚集地。
三是創立園博科普研學品牌。目前,園博園擁有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接受了武漢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基地評審,受到與會專家一致好評。充分整合園區生態、建筑、文化等資源,開設多學科、多形式的研學產品,多角度解讀園博園,形成完善全面的研學產品體系,讓武漢市內外的學生都能在園博園中開闊眼界、拓展知識。
四是在園區南部打造音樂節專用場地。充分吸收已舉辦草莓、酷狗、金木、VAC等音樂節的經驗,專辟園區南廣場、眾樂苑等地作為音樂節專用場地,讓市民在滿眼綠色的園林中享受生動活潑的音樂。
未來,我們也將與市級有關部門保持溝通對接,不斷優化完善武漢園博園票務政策,持續開發新穎、利民、優質的園博產品,提升園林景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的品質,回饋市民和游客朋友對園博園的關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將園博園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都市旅游目的地。